調理養生篇

養生篇 -  預防勝於治療

早在西元前6世紀,老子的智慧就已經提出了「防微杜漸,防患未然」預防勝於治理的論述。預防勝於治療不僅是中西文化的慣用語,更被中西醫學界視為「醫治」疾病的最高境界。

根據全球一項調查指出,人群中真正健康(第一狀態)的只有5%,被診斷患病(第二狀態)不足20%,有75%以上的人群處在健康和患病之間的過渡狀態(第三狀態),即“亞健康”。其特點為“自覺不爽,檢查沒病,但活力降低,功能減退。亞健康狀態不是靠醫生的診治藥物的療效,要靠自己恒常養生。處理得當,則身體可向良好健康進展;反之則容易患病。

隨著歲月的流逝,人體的機能也會漸漸衰退。據研究指出,一般人體健康在40歲時,器官功能有80%,而50歲時功能有70%。 但隨著年齡增長,器官功能衰退越快,到了70歲時只剩下35%。大部分人都是40、50歲才開始有預防意識。但是,其實預防生病是每一個人在每一個年齡層都要面對的健康課題和有預防生病的充分理由。

在青少年期,人體處於增長期,免疫系統,生陳代謝,經絡和身體器官都處於最佳狀態,對外來的風,寒,濕引致的病患抵抗能力強。對外部的撞擊和勞損自我修復能力也強。踏入中年後由於器官功能衰退,對風,寒,濕引致的病患抵抗能力減弱;對外部的撞擊和勞損自我修復能力也下降。身體處於亞健康及出現長期痛症的概率也明顯增加。如在中年期沒有好好維護身體健康,進入老年期身體健康活力會加速退化。

病痛起因和發展過程為虛,寒,濕,凝,瘀,堵,瘤,癌 七個階段。身體虛容易被寒濕入侵。寒,濕是萬病之源,不驅寒排濕會導致體內凝瘀堵病痛。恒常養生就是要幫助身體排風,寒,毒,酸,濕 通經活絡,活血化瘀。好處在於讓曾經的病康復好轉, 讓未知的病不再發展,已經的病不斷自癒,未病沒有產生的機會,將小小毛病扼殺在萌芽的階段。養生不是消費而是養命和維持身體遠離亞健康狀態。

 

理療篇 – 病向淺中醫

【黃帝內經】,說到救治於後不如攝養於先。意思是趁疾病在醞釀或不太嚴重的時候,要抓緊時間治療,不單治好的機會更大,過程也會更容易。相反,待病情惡化後,所要花費的時間與代價也會更高,治好的機會也會大大減少。

身體出現病徵除了被寒濕入侵導致體內凝瘀堵的病痛外;因工作、外來撞擊、超負荷運動、長期反復使用某些身體關節和肌肉及肌能老化也會引致炎症和痛症。也有些隱性病疾沒有感覺痛,是做療程或者推按揉才感覺痛。

 

症狀初起時如輕微可通過疏通經絡,提升自身免疫力,補充營養和適當休息,症狀得以舒緩和自我修復。嚴重的病狀需要藥物甚至手術治療後才能恢復身體機能運作。 

      通過新科技儀器針對性改善痛症,加上恒常調理鞏固機能,再配合適量運動能改善令緊蹦肌肉得到放鬆休息,改善身體結構;肌肉強化能更好保護關節,固本培元,身體健康慢慢恢復正常。身體得到正常運作,精力充沛,讓歲月帶不走你的青春活力。